查看原文
其他

成都都市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八大成效看过来


都市圈日开行动车对数和客流量,分别为动车公交化运营前的2.9倍、2.2倍;“三区三带”464个项目完成投资1096亿元;1-10月,都市圈进出口总额达6779.76亿元……


“圈圈儿”从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获悉,自2020年省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进会以来,成德眉资4市推进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在八大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1+1+N”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建立起统一制定、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都市圈规划协同机制,《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印发实施,国土空间、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形成,初步构建发展规划统领、国土空间规划和系列专项规划支撑的“1+1+N”都市圈规划体系。


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加速推进

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取得突破,市域铁路成资S3线开工并完成投资18亿元,成德S11线、成眉S5线完成项目公司组建,成都都市圈环线铁路完成项目预可研编制,都市圈日开行动车119对、日均客流2.4万人次,分别是动车公交化运营前的2.9倍、2.2倍。


高快速路网不断织密,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即将全线贯通,成南、成乐、成绵高速公路扩容全面推进,天府大道北延线、东西城市轴线、成资大道等城际快速路按计划加快实施,全面启动实施首批15条“断头路”打通项目并建成5条。


交通服务同城持续深化,稳定开行10条跨市公交,“天府通”在都市圈实现一卡通刷、一码通乘、优惠共享。


创新驱动发展水平协同提升

积极推进科创平台开放共享,发布都市圈创新资源指南,集聚4市科创平台2000余家;成都“菁蓉汇·校企双进”“创新资源市州行”等科创活动走进德眉资三市,“科创通”德阳分平台上线运行。


积极探索协同搭建创新载体,加快推进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7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落地4市;运用国企混改模式建成投运成资协同创新中心,成德协同创新中心形成组建方案,成眉协同创新中心达成建设共识。


积极推进创新政策协同,联合发布成德眉资人才开发指引,实现科技人才职称标准互通、资格互认;协同促进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推广应用,开展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补偿机制试点,4市116个产品获得保费补贴4.61亿元;探索构建成德眉资重点产业技术联合攻关机制,促成科技合作项目18项;推动形成成德绵眉资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实施方案。


共促新经济发展,联合发布5批城市机会清单累计释放需求信息2827条,成都新经济产业基金定点投向眉山、德阳项目。



产业协作体系加速构建

共同制定推动印发实施同城化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和成德临港经济、成眉高新技术、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建设方案。


协同搭建产业协作平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组建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现代商贸等15个产业生态圈联盟,牵头举办都市圈产业生态建设企业供需对接大会,面向3000余户规上企业发布供需清单,512户成都企业为德阳重装龙头企业,130户眉山企业为成都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提供产业配套,37户资阳企业与84户成都企业建立轨道交通等产业协作关系。


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产业协,成德联合申报的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四川区域协同发展总部基地为德眉资提供近万平米空间载体;合力实施“三区三带”重大项目464个,完成投资1096亿元;推进交界地带产业协作,彭(州)什(邡)川芎产业园川芎中药材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75%,金堂—中江蔬菜(食用菌)产业园纳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试点;联合推出大熊猫、三星堆、东坡文化、石刻文化等11条都市圈精品旅游线路。


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共建共享功能平台,共享双枢纽机场投运势能,国际定期直飞货运航线数量增至15条,出台成都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扶持政策,满足成德眉资区域内外向型企业国际航空货运需求;共同运作国际班列,成都中欧班列带动德眉资三市工业装备、塑料橡胶制品、化工类产品等优质货源出口欧洲,德阳—成都—钦州港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


共推更高水平开放,强化自贸试验区成都片区与德眉资协同改革先行区联动发展,率先在都市圈复制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铁银通”金融创新等经验,通过强化项目招引、发挥跨境电商叠加效应、开展“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等方式,综保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平台承载能力稳步提升,1—10月,都市圈进出口总额达6779.76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省的89.9%。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稳步推进

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联合实施成德眉资同城便捷生活十大行动,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推动教育同城,成都七中、四中等优质网教资源覆盖德眉资远端学校146所、服务学生2万余人;“文翁大讲堂”“名师名校长论坛”等成都师资培训平台持续向德眉资开放;推动组建职教联盟,10所高校共12个项目获批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


推动医疗健康同城,组建皮肤、呼吸、心血管、神经内科等专科联盟,25家三甲医院实现74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484家医疗卫生机构实现电子健康卡(码)互认互用。


推动社保医保同城,实现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互认,社保卡异地激活、挂失与解挂、密码修改与重置等业务服务同城通办。4市开通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药机构20197家、较去年增加1953家,在全国率先实现职工医保参保关系异地转移“一站式”通办。实现同城化享受成都150元/人/月养老床位补贴。原创性实施住房公积金同城化贷款异地使用政策。推进天府市民云资阳、眉山平台上线运行,服务两地市民600余万人次。


推动文体事业同城,金沙博物馆与三星堆博物馆实现流量互导、联合策展,成都与德眉资实现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共同举办城市对抗赛、交流赛等体育赛事31项。


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提质增效

协同强化水资源保障,完成龙泉山灌区管理处转隶,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张老引水工程完成管道安装23公里,李家岩水库加快大坝填筑,毗河供水二期、三坝水库、团结枢纽、久隆水库、高景关水库加快前期。


联合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共建大熊猫国家公园,完成龙门山大熊猫栖息地保护性修复4.36万亩;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累计完成增绿增景11万亩。


强化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四市积极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立法交流,成都率先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并设置区域协同专章,通过强化大气污染监测预警、联合治理,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共同推进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合作试点,联合开展跨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完善河长制区域协作机制,推动建成成德眉资河长制E平台,联合开展线上巡河40.4万(人)次,发现问题2.5万个,及时解决2.4万个,1—10月都市圈84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84.5%、无V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


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

探索建立同城化利益协调机制,推动省级层面制定出台跨区域合作项目财税利益分享协议,提出利益分享方式指引;协同启动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配合编制形成总体方案。


协同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实现户籍迁移业务“一站式”办理,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共享专用平台;依托“银政通”平台联动4市主要银行机构,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异地在线办理;探索国有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区域交易新模式,德阳土地在成都拍卖并实现溢价100%;成都农交所德眉资三地子公司累计成交项目5756个、交易金额82.66亿元;推动建立成德眉资数据资源共享专区,112项数据资源跨地域、跨系统、跨层级共享。


协同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联合发布成都都市圈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宣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常态化运行成德眉资企业登记服务专窗,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办、营业执照异地申办,推进“照后减证、多证合一”;深化政务服务同城,共同发布两批政务服务通办清单,实现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同城无差别办理。




文:陈星竹

编辑:陈星竹 余沁玲

审核:何亚军 包小波


往期精彩回顾

八大任务!2022年成都都市圈建设工作要点干货

划重点!省发改委解读《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

一图读懂|《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出炉 重要内容带你一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